|
|
上周的台股展現強勢,單純從價格行為觀察:(1)支撐似從200MA上移至季線、(2)最後一盤的拉升與權值股的走勢間似有互動性、(3)類股的輪動性仍呈現正面動能。但呼應第2點,在壓縮觀察周期下,相對強勢似由OTC轉向集中市場。先前曾提及的情境式變數的影響(即非經濟因素的衝擊),我們發現波動性的變化仍服從於趨勢性的力量,因而趨勢性的多頭市場中,輪動的範圍日趨廣泛,3月27日橡膠類股突破區間、弱勢的金融類股亦於上周維持漲勢,以及3/28股王大立光(3008)盤中創波段高等現象,搭配大盤3月28日高位突破8800,交易者似乎沒有必要預設高點。
傳統上我們不喜歡(或說沒有能力)對於情境式變因進行分析,但基於(1)創高位對比前期的測季線,(2)市場的部位與交易心態偏多等兩個理由,我們對於本周市場的演變,例外的觀察情境式變因的發展。價格行為中的拉尾盤因素,可能是反向造成大盤與OTC上周型態的相對勢出現改變的理由,多少增加刻意人為的可能。
雖然近期權證市場交易者對於指數型權證的交易已高度集中於認售權證上,特別是對於大型股的台灣50(0050),此一情況更為顯著,過去兩周的時間,認購占成交比均未達三成,並且多日僅有約15%,認購的交易也極易出現隔日沖的交易樣態,這顯示權證市場中指數型交易者本就對高位持續存在疑慮,這樣的現象也普及於權值型標的上周的市場交易需求與部位變化。但在創新高過程中的台股,權證交易者於交易指數型認售權證時,需留意(1)相對停損點恐需主動設定標的價格的百分比停損,因為暫時無法於創高位中設定向上參考點(2)若為加權指數為標的,需留意報價參考是以台指期為主,因而遠月的除權息折點問題需要特別考慮,跨遠月者認售若以現貨價觀察價內外關,實際選擇權行為上有可能會過於價內。
此外以宏達電(2498)為例,價格無法突破200MA後壓回又跌破短期均線,雖然均線結構存在收斂的機會,但似乎可以猜測標的價格以波動升高的模式進行後續的區間調整;此外創高位後拉回的大立光(3008)或處於下降走勢的儒鴻(1476)等不同價格型態的標的,似也存在猜測標的價格是否出現波動的可能?上述的觀察部分違反我們習於以價格型態的強弱勢作為權證交易策略建構的習慣,以區間或水平狀均線猜測價格波動擴大的交易觀察,顯然與前述對大盤的觀察是相應的。因而不理會情境變因的不可測性,我們當然仍以偏多操作為主要的考量,在考慮技術面突破的問題上,相關交易標的易不難尋找,例如仁寶(2324)、華碩(2357)、立錡(6286)、川湖(2059)與橡膠股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