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點子農場/分手教練


「分手總是困難的,但再難也不會比面對分手這一刻難。我們這一代人不會像前幾代人一樣,一輩子只有一段感情或婚姻。在走到生命盡頭之前,每個人通常至少會分手個三、四次…。」


蘇珊在她的網頁這樣的描寫分手,這位心理學家是兩性關係顧問,目前在倫敦開課,教她的學生如何處理分手課題。


問世間,情為何物,牽手難,分手更難。每每在報紙的社會版總會讀到讓人震驚的消息,總是有情侶因為分手而釀成情殺血案。


在嘆息難過之餘,不免會去思考,我們能做些什麼去預防這樣的悲劇?


蘇珊形容愛情是一場有如「雲霄飛車經驗」的旅程,過程總是千山萬水又驚心動魄,有時讓人神魂顛倒,有時讓人心神不寧。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愛情其實是一場心理疾病,因為在愛情裡所經歷和呈現的,絕不是生命的常態。


如果我們把每一次的「分手」當成個案來研究,了解分手形成的原因到運作的過程,如同把分手當成一台機器來拆解,了解分手的解構和運作機制。


經過精準系統化的分析和歸納,是不是就更能面對和處理分手這件事?


能夠面對和處理分手,也就有可能把分手這件事處理得更好。就如同病理學家研究疾病才能防治疾病。


分手應該是每一場愛情的必修課,在牽手之前學會分手,今天的準備也許有助於避免明天的悲劇。


透過心理學、社會學、生理學和人類學等學術領域資源的協助,我們可以研究分手的歷史和可能的身心歷程,更了解分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比如腦神經醫學研究證實,戀愛中男女的腦子會大量分泌多巴胺(dopamine),這樣的反應和毒癮的原因幾乎是一模一樣,所以有人也把愛情理解成一種毒品,認為戒愛和戒毒一樣難。


也許不久的將來,心理醫學領域將催生出「分手教練」這樣的專業,協助人們面對與處理關於分手的種種難題。


如果愛情是每個人都必須去經歷的課題和旅程,如果分手是我們人生中不可跳過的必修課。那麼,學校是不是該教學生如何認識分手?心理醫生是不是該協助病人走過分手的暗黑幽谷?


甚至,會不會有人在未來的某一天建議:把分手的治療列入全民健保給付的項目?


(本專欄每周一刊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