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奧斯卡紀錄片 殘酷殺戮寫實駭人


殺戮與救贖、民主與專制是今年奧斯卡入圍紀錄片中的一大熱門話題。五部入圍影片中有三部都講述戰爭、革命時期的殘酷殺戮,引人深思。目前呼聲最高的「我是殺人魔」(The Act of Killing)記錄1965年印尼排華大屠殺事件,已獲英國影藝學院獎、柏林影展及眾多前哨獎的最佳紀錄片,小金人勢在必得。


影片講述印尼歷史上著名的「930」事件, 1965年的印尼軍事政變,時任陸軍戰略後備部隊司令的蘇哈托,在全國策動反共大清洗,大批共產黨員被殺,許多華人被當作共產黨員處決。死亡人數約50萬人,至少有30萬華人在這次屠殺中喪生。


片中的主角安瓦爾(Anwar)是參與這次屠殺事件的真實人物。從賣電影票的小流氓變成軍隊領袖,他當年進行追捕共產黨員大屠殺,一年內殺了數不清的共產主義者、華人、藝術家及知識分子,到現在仍被視為「民族英雄」,從未受審。而他因曾有電影夢,欣然答應導演歐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的邀請,在片中重現了當年的屠殺場景,不僅扮演自己也扮演被殺的人。一開始他還很興奮,描述各種他最喜愛的殺人方式,像是用線勒死人才不會濺出太多血,並稱他曾在殺死人後,用唱歌、跳舞的方式慶祝。但後來他在扮演囚徒被折磨審問時,終於感受到受害人的恐懼,當場精神崩潰,叫停拍攝,也陷入沉痛的反思。


導演歐本海默曾表示,拍攝本片是希望激勵印尼人反思這段黑暗歷史,進而施壓要當權者對事件負責。不過即使影片現在聞名海外,印尼政府依然不願對此事件道歉,印尼總統府發言人費扎亞(Teuku Faizasyah)表示,這部影片把印尼描繪成殘忍及沒有法治的國家,這是不恰當的。


角逐最佳紀錄片的「廣場」(The Square)也同樣具有革命、犧牲、反思的主題,並同樣受到本國政府的排斥。影片描述埃及2011年民主制度革命過程中經歷的磨難,是埃及首次有作品入圍奧斯卡,但因影片受到政府審查,只有很少埃及人看過。導演在本片入圍奧斯卡後曾表示影片希望向展示力量和勇氣的埃及人致意。


另一部入圍紀錄片「骯髒的戰爭」(Dirty War)則聚焦美國在九一一事件後的反恐戰爭上,讓人們跟隨一名記者去調查美軍屠殺中東地區無辜民眾的殘酷事實,且發掘戰爭背後更多骯髒的內幕。


另外兩部入圍電影的主題雖然相對輕鬆卻挖掘藝術家成名背後的艱辛。「聚光燈外20呎」(20 Feet from Stardom)聚焦舞台聚光燈另一頭的合音歌手,他們總是不被注目,就算為世界頂尖的樂團合聲,卻鮮少人知道他們的存在。「小可愛與拳擊手」(Cutie and the Boxer)介紹旅美40年的日裔藝術家Ushio Shinohara成名前後的心理歷程及他與作為助手的妻子之間的關係。


※延伸閱讀》

‧2014第86屆奧斯卡 老將新秀星光閃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