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特色課程 紙上作業?


一般針對「特色招生」的討論,多沒有針對重心—「特色招生」是依附在「特色課程」而存在的。當全台灣許多高中在教育部一聲令下努力生發出各種特色課程,應考的國中學生與家長在報名特招時,有多少人是比較了解各校的特色課程後才做決定?絕大多數仍是按照學校的排名來決定,而且北市明星學校之外的特色班,幾乎都缺額一堆,令各高中徒呼負負,大嘆心血白費。當教育主管機關、各縣市行政首長、教育局處長爭論特色招生存廢時,幾乎不聞有對特色課程的關注。


難道特色班、特色課程只是紙上作業的內容?只是為特色招生找藉口?而存在特色招生的最大好處,是滿足明星學校錄取學科優異學生的需求?


教育部明言「特色招生僅是特色課程規劃的手段之一,有特色課程之學校未必皆須辦理特色招生」,又說「各校特色招生課程之實施對象為特色招生入學之全體學生,惟學校得依據學生實際需求,擴及全部或部分免試入學學生」。現在已有北市明星學校將今年免試入學的新生一體納為修習特色課程的對象,更可見取消特色招生並不妨礙特色課程存在。


如果對「特招」仍情有獨鍾,邏輯應是︰先全面實施免試入學,透過多元比序,讓各高中招收到真正「多元」學生(而非只是學科優異);然後在三、五年中,讓各校特色課程在學生身上展現成果,形成口碑,這時再來談各校特色招生辦不辦,名額多少,一切都可以交由市場決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