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貨品貿易協議談判本月在台灣復談,但從上半年的太陽花學運,一直到政府近期指控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涉洩密等事件後,已大幅提高兩岸經貿談判的難度。
張顯耀事件對兩岸談判的影響有三,首先是未來我方的主談者在談判時更沒有自信;其次是人民對兩岸談判的信任度下降;第三是強化在野黨抵制兩岸協商的正當性。
不同於服貿牽涉到的產業開放項目較少,貨貿談判牽涉到我方2200多項的產業項目開放,其中還包括農產品開放的議題,都會使兩岸貨貿談判的難度更甚於服貿。
政府缺乏整體戰略、國內缺乏共識、執政黨支持度不高的三因素影響下,兩岸經貿談判近期恐難有突破性發展。
在此僵局下,台灣要找到融入區域經貿整合的新突破點,應從多邊、雙邊與單邊自由化三方面著手。
政府應從WTO、APEC等我現有已參加的國際經貿組織下手,主動推動與其他國家談判經貿開放的議題。
雙邊經貿談判除從我國現有邦交國找尋對象外,政府應先集中談判資源,與美國和中國大陸同步完成經濟整合協商,再以此為基礎,和日本、歐盟、東南亞與香港完成第二波開放協商。
最後我們可以做的是推動單邊自由化。目前政府推動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是類似的作法,但建議政府從金門等小區域試辦,待評估經濟自由化效益、產業轉型成本及政治影響後,再考慮全面推動。
目前台灣的客觀環境雖不利兩岸經貿談判有大幅度進展,但政府應採取推動台灣經貿自由化的新戰略,幫助台灣邁出關鍵下一步。
(政大國發所所長童振源口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