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大陸民主化 台灣才能安心


一場意外的太陽花學運,打亂了北京對台工作的部署。然而,對北京而言,也未嘗不是塞翁失馬爭取台灣民意的良機。


大陸國台辦的態度迄今數度出現微妙的變化。三一八占領國會一周後的三月廿六日,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對學運不以為然,毫不隱飾地稱,「沒有人願意看到兩岸和平發展與經濟合作的進程受到干擾」。這裡所說的「進程」,除了「經濟合作」就是「兩岸和平發展」。經濟方面的「進程」,近指「服貿協議」後的「貨貿協議」,整體則是指兩岸的「經濟一體化」。


毋庸置疑,服貿也好,貨貿也好,不會是純粹的「經濟合作」,而是為了繼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中期目標則是啟動兩岸政治談判。在台北持續對北京的政治對話呼籲進行冷處理的氛圍下,中南海寄望的是儘快促成兩岸的「經濟一體化」,「以經逼政」。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在ECFA簽署後最重要的台階正是服貿與貨貿。故此,北京難隱進程因學運而受阻的錯愕神情。


當學運的最大訴求「先立法、後審查」成為現實後,北京因應情勢的推移而微調姿態。在博鰲會議期間,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表示,「學運給了我一個啟示,就是需要瞭解台灣所有情況,尤其基層民眾和中小企業的想法」。言下之意,北京終於意識到過去無論是在推動「經濟一體化」還是「兩岸和平發展」的進程中,北京向來所倚重的兩大勢力即國民黨與包括台商在內的財經界,已不足以確保「進程」的推進。表示希望上半年能訪台的張志軍還放下身段,稱如果條件允許,他「希望能直接和台灣學生對話」。張的言論展示了北京對台工作的靈活與自信,也透露未來工作將增加兩大重點。


其一、爭取基層民眾和中小企業的民意。無論是在ECFA還是在服貿議題上,大家看到的是北京將對香港慣用的「讓利」和「送大禮」的那套思維搬到兩岸經濟合作上來。如今碰壁後,北京如何花功夫去了解「台灣基層民眾和中小企業」湧現的民間思維,逆轉北京「以商圍政」的憂慮,減輕反彈將成為下階段的新課題。


其二、強化與台灣青少年的交流。近年來,北京強調「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而這批太陽花學子,恰是北京對台經營的弱項。反服貿學運雖然引起不少爭議,然其所匯集的足以改變政府政策的社會能量,展示了台灣新一代的威力,也跌破了的中南海的眼鏡。


誠然,無論走進台灣基層、接觸基礎中小企業,還是強化台灣青少年與大陸的交流,其重點均在於拋棄「讓利」的俯視心態,而根本則是只有推動自身的民主化「進程」,才有可能真正地讓台灣社會安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