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發言人宣布核四「封存」,此二字頗有玄機,舉例說,現在社會上抱怨台灣的大學太多,造成學歷貶值,假設大學也「封存」—勒令減招,雖「封」猶「存」—真解決了問題嗎?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現下馬的「政績」鮮少獲得讚美,人民難相信他們之任何保證—甚至政府也不願做出保證,那麼,唯有把難題先「拖」到下一任掌權者,讓以後的人去傷腦筋。換言之,政府已實質跛腳。
但馬政府面對的不僅核電這個治絲益棼的難題。近日在教育方面,台大委託吳武典主持研究,結果建議十二年國教不宜混才施教。教育界正為了「能力分班」或「適性分班」哪個名詞較好聽而爭論不休,學界又痛批鬧得沸沸揚揚的課綱該是教育的「低標」,卻成了箝制教育的太上皇。而文化部日前傳將推動「流行音樂證照制度」,一面倒不被看好。這星期將有五一勞動節抗議遊行,接下來有六四。七月又是升學季,本屆九年級的前段生多已在志工和比賽兩個比序項目拿了滿分(感謝縣市政府拚命辦理摺紙飛機之類的比賽),倘若好學生最後被分發到山上海邊的社區高中,還遭到排富,自付學費,卻看著其他不怎樣的學生進了市區好高中,教育部將拿什麼說詞去應對呢?
馬政府之引起這麼多民怨,乃在於人民從冀求「大有為」變成只要「小確幸」,政府卻甚至無法保證給人民一個簡單的美好生活。
馬政府覺得證照制度可成為流行文化產業的基底,核電可成為工業的基底,服貿協議可成為經濟的基底,十二年國教可成為競爭力的基底,卻在論述面左支右絀,又不保證執行後的成果。
然而筆者不贊成把反服貿反核者…都歸類為「台獨」,因為那形同把執政者打進「急統」的尷尬立場!
回到核四議題,日本福島災變讓大家目睹核電廠如未爆的原子彈;講大白話,政府以每架七點九億元天價買來的直昇機不到半年就從天上掉下來,台電的維修保養能力真比軍方更讓老百姓安心嗎?至於核廢料若對人體與環境無害,為何千里迢迢運到外島?
民意支持度低落的現實下,馬政府已到了多做多錯的地步,不引發更大民怨才是讓政權順利走完二○一六的解方。既如此,還有很多政治未爆彈,該「封存」的就封存,國民黨也才有在未來藉著郝龍斌、朱立倫等要角謀求東山再起的能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