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議題在全世界都是個正反兩極皆難取捨的狀況。有些國家拚命發展核能,因為既經濟又不會有二氧化碳。有些國家避核能唯恐不及,因為核廢料和安全問題始終無解。任何一方都不能全盤否定另一方的論點,因為雙方各有站得住腳的論點和堅持。
一座電廠蓋了卅幾年,早就是世界奇觀了,現在卻還為了要不要將它蓋完,甚至是蓋完後到底要不要用而爭論不休。我們的政府也一直跟民眾宣導,一定保證核能的安全,而且核四不商轉將會缺電或是電費上漲、產業無法有穩定供電之類的情形。這也是政府的既定政策,也得到部分民眾的支持和信賴。結果,只因為林義雄先生禁食,只因為反核團體又準備長期抗議,政府就自己縮手了,搞一個什麼「封存」的話術出來。請問,封存和停工和廢核有什麼不同?既然廢核,先前跟民眾的種種宣導,難道都是在欺騙人民嗎?林義雄先生為了理念而採取激烈手段,相信大家都不捨也尊重。但是國家的政策可以因為這樣就搖擺不定嗎?
不論擁核反核,都能說出一大套理論,重點在政府的理念在哪裡,又想帶領人民往那個方向走。既然幾十年來都在告訴人民核電是不得不的選擇,是為了經濟發展而做的決定,今天卻又突然改變政策,只為息事寧人,甚至只為了自己政黨的選舉,這是一個有擔當的政府嗎?當這個政府自己的政策自己都不接受了,這個政府又該對人民如何負責?一句「下一代決定」就可以帶過?如果可以等到下一代來決定,政府為何又要告訴我們,若核電廠統統除役,電力就會不夠,難道這又是在欺騙人民?
我們絕對相信反核的民眾不在少數,但是真的是絕對多數嗎?如果是,為何連一個公投門檻都沒勇氣面對?當一個政府的既定政策受到質疑,不是本就應該以絕對多數來影響政府決策嗎?結果卻變成政府跟反對黨在玩數字遊戲,到底幾成門檻才對?這次為了核四降低門檻,下次呢?請問有哪一個公投議題可以不降低門檻?當公投門檻已經變成喊價的籌碼,這個公投還有意義嗎?
政府對自己的政策沒有擔當,只會被人牽著鼻子走。一有反對聲音,馬上改弦更張,甚至連自己的說法都可以推翻。難道說,反核的團體是民意,贊成核能的聲音就不是民意?只因為贊成發展核能的人沒有跑到馬路上過夜,還是他們沒有人跳出來以死相逼?
政府應該要告訴我們,當初堅持這項政策的理由是什麼,現在又為了什麼而改變。難道幾年後突然不會缺電了?還是替代能源突然垂手可得了?如果都沒有,只是因為有人反對就改變,政府日後的其他任何政策,我們還能相信嗎?請問,這樣的政府,哪一點還值得人民信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