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洪平珊「無塑人生」 食材包裝最難避開











木柄畚箕。

記者陳易辰/攝影

攤開一張又一張的塑膠包裝,這是洪平珊這一周來遇到的塑膠包裝,包含鹽、糖、有機米,「想支持有機米,卻必須使用塑膠破壞環境」,無所不在的塑膠令她備感困擾。

「想要創造一個沒有塑膠的生活,簡直是天方夜譚。」在洪平珊實驗無塑生活的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避開食材包裝,即便在採購時已「挑三撿四」,塑膠製品仍會不經意地滲入生活中。


若不是一筆筆記錄,常常連她也搞不清楚用到哪些塑膠。也就連抹布的標籤、茶包的袋子、培養土和奇異筆的包裝,也逃不過塑膠大軍。


洪平珊無奈地說,在實踐無塑的過程中,她也很想支持無毒、有機米,但在賣場購買貼上標籤的有機米,幾乎都是真空包裝,很難找到不是塑膠包裝的產品,到米行買又很難分辨來源,讓她非常矛盾。


還好,現在已有許多小農生產的無毒白米,會使用布包裝並可重複使用。洪平珊說,三月落腳台南時,大部分小農的米都已賣完,她已預購今年一期稻作布包裝的無毒米,終於讓她使用的塑膠減少一項。


台北地球日 本周末登場


洪平珊推動的「不逞強」無塑運動,可望成為都市人的借鏡。十九、廿日的「台北地球日」,主辦單位環境資訊協會就是主打「向地球『城』諾一個未來」,讓都市居民體驗友善環境的生活模式。


四月廿二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年主題是「綠色城市」。環資協會今年第五年舉行台灣地球日,地點選在台灣博物館南門分館,往年最受歡迎的綠色市集、農民市集、草地講堂、地球電影院、土地音樂會都在此舉辦。


除洪平珊的「小事生活」攤位會販售無塑竹牙刷外,還有手作布衛生棉的棉樂悅事工坊,友善土地的南澳自然田等;許多綠色組織也共同響應,包含大地旅人介紹可運用的自然建築工法,主婦聯盟則有一系列農食教育、綠色飲食課程。


環資協會表示,二○○六年,全球都市人口已正式超過鄉村人口,都市的能源管理、食物取得、土地維護及生活方式,都需要都市住民透過更多行動,減少地球的負荷。


木柄畚箕。 / 記者陳易辰/攝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