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東地區出現小兒麻痺疫情,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高風險地區,應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完成疫苗接種。
回想50年前,台灣施打小兒麻痺症疫苗後,孩童有福了,從此不再有鄭豐喜(編註:鄭豐喜出生即有殘疾,曾著作「汪洋中的一條船」,獲選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那樣的苦難孩子。那時疫苗自費,價格驚人,為防孩子步我後塵,我辛苦籌錢為兩個兒子打疫苗。
我2歲得病,住在鄉下沒醫院,不知病名也無從醫治,只感左腳軟弱無力,路面永遠不平,從不曾享有跑跳的快樂,只有病腳的痛苦不便,似影相隨纏繞一生。
古早身有殘疾,注定身心都會受創,幸我父母憐惜、手足友愛,鄉居鄰里都是我祖父學生,所以我上學不受同學欺侮。但小小年紀,我已會察言觀色,自知容貌體力不如人,我自卑又畏縮,沒有快樂童年,也無少女美夢。
幸運的我姑母有學問有智慧,她安慰我:「妳腳不好是『不幸』,不是『罪惡』,妳不要氣餒,將來只要求得高深學問,一定可出人頭地……。」她的話使我有了信心,發奮讀書力求上進。
命運似乎沒有預測的悲慘,父親帶我到了台灣再入學校,同窗情誼重,助我走出陰霾,也有了婚姻。但在30歲時,因懷孕體重大增,病腳不勝負荷,上天慈悲,我找到名醫,他說:「妳曾患小兒麻痺症。」他替我動手術將腳踝固定,擺幅變小痛苦減輕,我才有體力養育孩子,奉侍父母,也陪老伴走完人生,這都是醫師賜福,能不感念?
歲月催人老,摧得殘疾人更快老,65歲後我骨質疏鬆症嚴重,膝關節和髖關節疼痛,服藥、復健、加腳支架,最後還是出不了家門。窮則變,變則通,親友同學都出國遊山玩水,我在家中讀中國古典文學與古人遊。有病之身,活到現在,得來不易,特別珍惜僅存歲月。
除看書外,為償「寫作」夙願,我寫自傳也投稿,如果那天文章見了報,我這老蝸牛雖然殼已薄足也跛,幸運終於爬上了葡萄架,只見上面枝葉繁茂果實纍纍,一片好風光,我左盼右顧好不快活!
回顧前塵,我腳病80年,一生坎坷路,是「不幸」。但因為我腳有病,父母、親友、同學都扶我幫助我,周遭親情友情洋溢,一生溫暖。
到晚年,我沒財富,如果問:「家中何所有?」我答:「兒孫漸看長。」我病了,兒子會開車帶我去醫院;下車,孫子哈著腰,屈著右胳膊給我挨著走,我滿心歡喜,我似老佛爺,感恩呀!
via udn醫藥新聞 http://forum.udn.com/forum/NewsLetter/NewsPreview?NewsID=8357231&ch=rss_healt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