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段鴻裕/花蓮報導】
昨天剛獲通過加入花蓮縣美術協會的雕刻家林仁德,以牡蠣化石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國民美食「香腸」,包括整條香腸、香腸切片,都幾可亂真,令人讚嘆。
|
昨天剛獲通過加入花蓮縣美術協會的雕刻家林仁德,以牡蠣化石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國民美食「香腸」,包括整條香腸、香腸切片,都幾可亂真,令人讚嘆。
「牡蠣殼能雕成香腸?」兩種完全不同形態的「石(食)材」,令人納悶如何呈現出香腸紅、白相襯的顏色?
林仁德說,牡蠣化石的外表呈紅、白色混雜,但不明顯,他從小就學石雕,知道牡蠣化石的紋理就像香腸橫切面,呈現紅、白肉相雜的圖像,所以在撿拾到牡蠣化石的當時,就考慮雕刻成香腸。
他在花蓮縣南區撿拾到多顆大小不同的牡蠣化石,將大的化石構想成一整串的香腸,把小顆的牡蠣化石刻成一節一節、以竹籤串成的香腸,至於雕刻切成的小塊,就再加工製成香腸切片,經過打磨、拋光後,就成了一道幾可亂真的美食。
這組「香腸」從構思到雕刻完成,花了林仁德1個月時間,他說,把毫不起眼的牡蠣化石雕成「國民美石(食)」,自娛娛人,也很有成就感,這幾天寒流來襲,看到這組香腸美石,更勾起陣陣食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