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回台已經兩個多月,當初隨朋友一起交貨櫃海運的六箱行李,終於送到家中。這六箱行李裝的是什麼?我想了很久都想不起來。沒有這六箱行李,日子就過得很滿足,也沒什麼缺乏;感覺這六箱行李是多餘的,我甚至想乾脆就不要打開好了。
人其實常常在為多餘的事情忙碌與煩惱。
有一次在學校吃自助餐,排隊等著秤重量算錢。在我前面的是位男大學生,他盤子裡只裝了兩樣少少的菜,我偷看他的重量計價,一共是25元;而我,一盤子的菜,秤重後共計75元。
這讓我想起自己學生時代沒什麼錢,也跟前面的男同學一樣,捨不得點太多菜。當時年輕,真的想要吃多一點,但是沒錢;而以現在的年紀,應該要吃少一點,卻點了一盤子的菜。
我在想,應該跟前面的男學生交換盤子,不就是兩全其美;但是,我並沒有這樣做。人們常常吃著多餘的營養,又煩惱自己體重太重。
小時候,我家的環境也不怎麼好,小學五年級父親就過世了,母親學歷不高,靠著軍人眷屬一半的終身俸,養大姊姊和我,但感覺好像也沒有缺什麼。我看著我學生時代的照片,除了學校制服,以及有藍色、紅色兩件衣服與一條牛仔褲, 就沒有其他衣服了, 感覺也很快樂。現在卻常常為了衣櫃太小而煩惱,因為買了許多不太需要的衣服。
我沒有馬上把這六箱行李拆封, 我真的沒有缺什麼, 深怕拆封之後,反而家中已經沒有多餘的儲藏空間了。你說,我要拆嗎?一周後我還是拆封了,果然是一堆衣服、一些書籍。我真的太愛買了;但是,愛買有錯嗎?
我在講授網路行銷時,會讓學生討論他們的購物習慣與他們的父母有什麼不一樣。我說:「你們的習慣是一種人類文明的演化。如果購物習慣改變了,那麼企業的行銷習慣是否也要改變?」討論結果,多半父母是為需求而購物,新世代為意外發現而購物,所以網路社群成為意外發現訊息的主要來源。另外,父母會等東西用壞才丟棄,反觀新世代是不用了就會丟,重新再買新的。
課堂上我還附和說:「對,消費是刺激經濟的要素,台灣有100萬人在大陸工作,如果這100萬人留在台灣,每人每年消費30萬元,那麼每年一共會消費3,000億元。但因為這些人去了大陸,3,000億元就會從台灣的消費市場蒸發, 所以許多店面都經營不下去了。要救台灣,靠的不是省,而是消費。
快樂是一種簡單,我要過簡單的生活。我發現,生活之所以複雜,不是東西買太多,而是東西丟太少。簡單的生活不是少買東西,過著苦行僧般的日子;而是要不斷地丟(捐)、不斷地買,讓自己的生活日久彌新。原來,簡單是一種捨棄與消費,而消費真的可以救台灣。
(本文摘自《為什麼猴子不需要戴眼鏡?--街頭智慧與讀書智慧的思考術》新書,預購特價236元,郵政劃撥:00067005聯合報股份有限公司,網路購書請上UDN買東西、金石堂、誠品、博客來。團購請洽(02)8692573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