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袁永興/與時俱進的金曲獎


「金曲26」在2015年1月10日截止報名,預計將會是近幾年來最踴躍、競爭最激烈的一次。金曲26的網路聲量與回響很可能再創高峰。但是金曲獎自1990年起創辦的前幾年並不那麼如意,有過唱片公司抵制、說是評審組成太過學院派,有過某年停辦延到隔年、當然還有獎項標準與爭議總是不少,報導總愛預先留好頭版標題:「獎項分豬肉」。但是改革速度與成效顯然在這幾年有了進步,從評審遴選到投票制度不斷精進、一年比一年愈辦愈好,金曲獎的指標性與影響力在華人音樂圈中慢慢站上一個新高度,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引用製作人陳子鴻說過的,「金曲獎真是難相處」,但是也因為這樣讓更多人想努力得到它,讓得到它的人引以為傲,舉新人獎來說,過去幾年得獎者:李榮浩、葛仲珊、以莉高露、韋禮安、徐佳瑩……多半都將音樂事業推上更高峰,有人喜歡用金曲魔咒套在一些人身上,但是看看得過許多座金曲獎的周杰倫、五月天、王力宏、張惠妹……,顯然金曲獎給予的正面能量與代表意義仍是大過其他。


金曲獎與許多人的生活記憶也有著特殊的情感黏貼,張雨生得獎時由張爸爸上台帶領的一段感性致詞、王菲和金城武一同頒獎的經典畫面、莫文蔚把得獎人「黃立行」念得近似「王力宏」造成的意外趣味……這些彷彿也都成了你我某一段成長回憶裏的共感過程,深刻而溫暖。


有許多做音樂的朋友因為入圍或是獲得了金曲獎,對音樂生涯規畫從不確定變成堅定、家人對他們的音樂道路從反對變支持,許多人也不再像以往對流行音樂那麼的以「靡靡之音」鄙視,相反的,自1970年代校園民歌建立起「唱自己的歌」以來,一路累積的流行歌曲史和台灣人的生活文化已經有了一個厚度在,流行音樂未來將會有輔助教材出現在小學音樂課程的設計中,更讓人期待這數位時代會帶來什麼樣的音樂新風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