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台灣籃壇太消極 球員湧陸當打工仔












聯合晚報提供



台灣一線球員 多去打CBA、NBL


是大陸人民幣太誘人、太好賺,還是台灣籃球失去未來和願景,台灣一、二、三線籃球員不是旅居大陸打CBA職籃,就是利用SBL超籃季外前往大陸次級職籃NBL聯盟打工,這般浪潮值得反思。


除了長年旅外在大陸CBA職籃奮戰的林志傑、李學林、楊敬敏、洪志善、張宗憲等國手級球星,目前在大陸次級職籃NBL聯盟打工的球員還包括田壘、林宜輝、王鼎傑、蘇翊傑、賴國維、周資華,其中王鼎傑、林宜輝、周資華三人乾脆直接在NBL效力。


旅外打球苦 薪水是台兩倍


一名旅外球員透露,去大陸打球很辛苦,又離鄉背井,但薪水至少兩倍以上,短期打工甚至是數倍於台灣月薪,很有誘因。


最近被NBL湖南長沙球隊看中的台啤後衛呂奇旻,由於入選今年光華男籃國手,決定放棄旅外打工機會。據悉,大陸NBL次級職籃(球季三個月)開給呂奇旻的薪水逾百萬台幣,每月月薪近50萬。


台灣頭號球星「野獸」林志傑目前在大陸CBA廣廈效力,年薪逾900萬台幣,是台灣SBL超籃最高薪球員的兩倍。


台啤總教練閻家驊認為,台灣許多失去舞台的球員,或者在SBL球隊沒有上場空間的球員,利用季外去大陸磨練、賺外快,提供自己上場機會,這是很正面的事,但不見得每個球員都適合。


季外放牛吃草 球員沒比賽打


這也凸顯台灣籃球產業另一個問題,因為SBL賽季四月初就結束,季外長達七、八個月,SBL各球團除了例行漫長訓練和校園球迷活動,主力球員和二、三線球員幾乎沒有高強度比賽,台灣籃球市場究竟該如何改變和進化,一直是球員對台灣籃球失去「願景」的主因。


一名SBL球團代表對台灣球員積極赴大陸打工的情況感到憂心,他認為台灣各企業球團支付球員一整年薪水,但季外又允許球員去大陸打工,這顯示台灣籃球不但淪為二、三流市場,也失去未來性,不管是短期、長期來看,都是籃球產業退化象徵,不容忽視。


聯合晚報提供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