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小鳳明分班推動食農教育的稻作體驗,選擇用傳統的方式收割、打穀、曬穀、風穀,過程中每個步驟都是一門學問!
學校家長與師生用人力割完稻、打完穀,從農田載回來一包包的穀袋,立即倒在學校籃球場曬穀,有經驗的家長拿著竹掃把輕輕掃動著,讓穀子攤平外,也掃出稻子綠色的雜質。
到了曬穀階段,天真的我以為就是把穀子曬一曬而已,有何困難呢?但是,到校的農友及家長看到穀子不免搖頭,農友說使用耙子時要像鐘擺的姿勢,耙住穀粒時要平均把穀粒均勻的攤在地表,這樣才能平均受熱,等到耙動穀粒沙沙摩擦聲時就可以去碾米了;看似簡單的動作,我卻做了很久,始終未掌握住訣竅,耙出去的穀粒的高低堆積不一,不是灑的太近就是太遠,在炙熱的天氣下,每半小時要翻動一次,還真不簡單!
最近天氣多變,曬穀還有一大挑戰就是要看老天的眼色,當發現烏雲來,就要把穀子集中蓋上帆布,以免受潮,但是陰晴不定讓我們頭疼;這時一位阿嬤看到天氣放晴,穀子不及攤開,她主動用耙子把穀粒均勻耙開,再次平攤在地面。這時我看到了熟練的鐘擺動作,流暢又有效率的把穀子攤平在地表,平日看來木訥的阿嬤,展現灑穀動作,雖多年未操作,但熟練依舊令人佩服!
穀子即將送入碾米廠前一天,未注意氣象報告,一早醒來發現雷聲陣陣,驚覺中趕赴學校,途中已經下起雨來,到時雨雖停但卻有雨水滲進部分堆積的穀子內,於是決定將穀子搬進儲藏室,以免受潮更嚴重!社區長輩提到,曬穀時遇到下雨,都有著深刻的經驗,想不到在我們即將碾米前,也讓雨神來考驗我們一番!
傳統稻作行為,讓學校與社區的長輩,多了共同的話題,學校的籃球場兒童歡笑聲依舊,此時更多了一些美好的回憶與智慧傳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