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籽油、化製醬油,混充油…,一個月前,我們都還是安心吃下肚的食品,現在仿若毒蛇猛獸了。
從大統混充油炸開後,假油事件連環爆,許多知名品牌一再出包。其中尤以低價的棉籽油混充高價油為最。
棉籽油並非新興油品,在全球被當成食用油已有一段時間,精煉及去棉酚技術也相當成熟。和高檔油相較,它絕非號稱養生的油品,卻是可滿足大多數基本營養需求的用油,在某些國家,它就是升斗小民的用油。
若有錢,我也希望天天使用高價橄欖油、葵花油、純釀醬油,除了營養價值外,至少在不斷地廣告、名嘴代言的疲勞轟炸中,可以買到心安。
可惜,並不是每個人都享用得起這些高價油品。
在混充油風暴中,讓我們重新了解棉籽油;卻也無止境地擴大它的風險與危害。就如六零年代的多氯聯苯事件,禍延了米糠油,這項營養豐富低價油從此淡出台灣。為此,升斗小民必須為基本用油付出更大的成本買油。
我們不能為求心安,或受騙後的憤怒,而無限制轉移到他人的無奈上。政府和意見領袖應該協助,確保這些低價油品的安全與誠實販售。該稽核棉酚,趕快出手,該訂出檢驗標準,沒有理由推拖,還給這些低價用品的清白。除了橄欖油要忙,還有更大一群不得不依賴平價食用油、安全化製醬油過日子的普羅大眾。
假若我們不斷地醜化、妖魔化這些廉價品,卻提不出替代品或解決方案,那麼帶給買不起高價油的窮人,就只是在高價油面前嘆息,在低價油前顫慄。
假油、混充油事件顯示,可惡的是人,不是油。讓人歸人,油歸油。
via udn最新報導 http://forum.udn.com/forum/NewsLetter/NewsPreview?NewsID=8268522&ch=rss_late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