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閱讀〈美學〉/文明不能沒有神話


推薦書:蔣勳《肉身供養》(有鹿文化出版)











《肉身供養》書影。

(圖/有鹿文化提供)

蔣勳新近出版的《肉身供養》,是在他眾多也多元的書寫中,對於藝術史與人類文明的又一次觀點展現。這樣的敘述脈絡,可以歸屬到他近期顯得特別關注,即是以身體與文明作對語的美學書寫脈絡(譬如也是同樣由「有鹿文化」出版的《此生:肉身覺醒》)。

基本上,這敘述是以視覺/圖像的歷史為本,並不因循文化與地域的劃分,在同樣的時間軸線下,自在地以人類的整體文明作探視(因而可以在基督教文明、佛教文明與儒家文化裡悠遊縱橫),除了藝術史的閱讀外,還可作為對人類整體文明的一種觀看。


書中提到圖像與文字在文明發展裡,作為詮釋工具的意義與差異,蔣勳寫著:「在人類文明的漫長時間裡,『圖像』發生的作用,往往大過『文字』。」原因自然與文字書寫的歷史,遠遠短於圖像的歷史有關,但更重要的,可能是對蔣勳而言,圖像紀錄的可信度,其實是高於文字敘事的。其中,牽涉到各種權力結構(政治、宗教與新近的資本權力)大量涉入到文字的詮釋,因而使其不可盡信,而圖像在這過程中,比較能夠維持客觀與直覺,因而相對可信,以及由此所衍伸,對於直覺與知識間,高低位階的某種質疑與思索。


另外提出的重要觀點,是對於依存在過往文明與宗教裡的神話,予以正面的肯定及再審視。譬如書中大量注視希臘神話與佛教典故裡的圖像,並將之與此刻極度依賴理性的文明現象做對比,而作為本書主軸的身體,也是在這樣的對照與審視下,所發出的批判或感嘆。


真正的感嘆,或者還是對於神話已死的此刻文明的哀悼。蔣勳寫著:「希臘神話存在人類文明中,像是要顛覆人類的律法與倫理。或者,讓人類自以為是的固定『軌道』,能有一點反思鬆動的機會。」接續還寫著:「……遠離了神話的民族,會不知不覺失去了理解人性的可能,剩下一堆乾枯沒有生命的律法與道德教條。」


律法與道德教條,也是本書反覆想對決的議題,身體(尤其女性)則是書寫的主軸。身體討論的圖像,多半始自於神話,並擴及各文化與宗教的範圍,其中對於女性身體所代表的母性、本真與救贖能力,有著極高的頌讚,藉此隱約批判經常與男性身體做連結,具有強烈單一/主觀意識的道德與律法。


蔣勳的書寫特色,不僅在於能自在縱橫於各樣文明與文化間,更在於能平白簡易梳理出清晰易懂(原本龐雜分歧)的藝術觀點與脈絡,並能在其中銜接承繼住神話的傳統,以演繹此刻的文明諸相,看似平淡無波,其實有不著痕跡的深遠。


《肉身供養》是一本尊重神話、以心證心來觀看文化/文明,同時對於此刻人類背離元真,過於重視自身主體的傾圮,做出沉重提醒的書籍。


《肉身供養》書影。 / (圖/有鹿文化提供)







via udn最新報導 http://forum.udn.com/forum/NewsLetter/NewsPreview?NewsID=8328982&ch=rss_late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