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戴希因身體出了狀況,一到可以申請退休的年齡,毅然決然便告別職場,但可別以為她就此天天睡到自然醒。早在退休前,她便已規畫好退休後的生活——到第三世界去當教育志工,繼續奉獻所能。她知道這條路並不會比留在職場輕鬆,但因為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畢竟退休前的工作是為了餬口,退休後的卻是為了圓夢。
我原本以為她會像許多人一樣,規畫很多,實踐不多,但她離職後的這兩年,從臉書中卻可證明她不是說說而已,在喜馬拉雅山脈旁的高山國家,她認真地用英文教一群紅衣小喇嘛與世界接軌。照片中的她神采奕奕,看起來比退休時更年輕。她在當地的生活並不優渥,但卻可以感受到她的精神生活是很充實的。後來從另一朋友那兒得知,戴希到遙遠的國度當義工,其實頗不受家人的諒解與支持,但她依然選擇忠於自己的夢想。
另一位朋友汪姐,退休已經10年了,那天在勞工大學巧遇她,知道她仍和從前一樣熱中語言的學習,不管是法語還是日語,她始終不間斷的進修。她還告訴我,下半年打算到台北進修俄語。
除了語言,她的生活幾乎被電影和文藝講座填滿,哪兒有好的表演活動,她如數家珍,讓我不禁羨慕起她退休生活的多彩多姿及豐富充實。
其實戴希和汪姐都在中年後遭遇失婚,但她們從未因婚姻的缺憾而自怨自艾,反而發揮獨立進取的個性,讓人生的後半段過得比前半段更精采。退休不是他們職場生涯的畢業,而是延續;退休更不是對歲月投降,而是和時間競賽,做更多的挑戰。所有以前限於環境與現實所不能做的、不敢做的,統統在退休之後去嘗試。
戴希長我10歲,汪姐長我20歲,因為有這兩個「標竿」在前,讓我也開始思考後半輩子的計畫,所以現在我不但不怕老,還巴不得趕快老,好早點退休展開新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