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陳學聖今在立法院質詢科技部長徐爵民時,表示擔心曾任工研院院長的徐爵民,會將科技部變成工研院。
陳學聖解釋,因為徐爵民來自應用科學領域,最大的優點是「知道科學怎麼用」,最大的缺點是「沒有想像力」;若蘋果掉下來,徐一定不會變成牛頓,因為他會想「怎麼防止蘋果再掉下來砸到人」,但一定不會想到蘋果掉下來背後,還可以衍生這麼多事物,這是做應用和基礎研究的人最大的不同。
「每個人有不同的想像,但這個社會若無想像,是不會有長遠的未來的。」陳學聖說。
陳學聖表示,他曾和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談,說中研院只做三種研究:「別人沒有想到的、別人做不到的,還沒有想到可以做的」,而其需要在一堵學術高牆的保護之下,去思考他的未來。
但陳學聖說,日前徐爵民一句「學界要做對社會有用的研究」引發爭議,現在看似風波已過、雲淡風輕,但實際上已經悄悄改變未來學界研究的方向,因為學者在將計畫送審時,會考量要勾基礎或應用研究,比較容易拿到預算。
徐爵民表示,不知道學者是否會因此改變研究方向,但也則重申,不管學者勾的是基礎或應用,只要是對學術、社會、經濟發展有貢獻,科技部仍會選出好的研究並給經費,而非從基礎、應用研究作判斷。
稍早立委黃志雄則問,六大學合作的前瞻火箭中心,以極低的成本自製火箭,認為若日韓可以發射火箭上太空,台灣也可以,但面臨經費拮据問題,科技部是否應支持?
徐爵民說,該計畫第一期科技部的確是有撥經費的,但後期其計畫沒有通過。
徐爵民另指出,國家要發射火箭,得看目的是什麼,因為我國還有一個太空中心,著重發射衛星發展,給予氣象、地形、防災等資訊,這個目的就非常清楚;但如果只是發射上去好玩的,這個目的科技部不太可能支持。
不過黃志雄認為,前瞻火箭中心的問題還是要解決,因為現在的台灣,根本沒有能力發展太空科技,過去台灣政府都習慣「用買的」,花錢買設備來組裝,再由美國幫忙發射火箭、幫我們投射衛星,許多關鍵技術都掌握在別人手上。
「我覺得台灣一定做得到(自製火箭),只是我們有沒有做整體研發而已,或許你覺得他的目的只是發射,後續沒有其功效,但最起碼他們能用這麼低的成本,全程自己製造,火箭能夠發射上去是不容易的,後續政府應予以協助。」黃志雄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