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水里鄉大平林邵族部落 不上教堂拜三太子











水里鄉大平林的邵族聚落信奉道教,耆老白潔向三太子上香後,還幫三太子等神尊整理儀容。

記者黃宏璣/攝影

「這個原住民部落不見教堂,信仰中心是一座道廟。」台灣原住民多數信奉基督、天主教,水里鄉大平林邵族聚落,全庄篤信道教,信仰中心龍德堂供奉太子元帥神像,於光緒年間雕刻,可說絕無僅有。

埔里鎮文史工作者鄧相揚說,該部落從日月潭搬到頭社,後因逃避瘟疫移居大平林,與漢人接觸時間比西洋傳教士還早,早就與信仰佛道漢人接觸,加上沒有「先生媽」跟隨,因緣際會信奉道教,龍德堂成為第一座台灣原住民膜拜的道廟。


何以會信奉道教並供奉太子元帥金尊? 日月潭區漁會前總幹事白潔發現,這尊神像始於清光緒13年(1887年)彰化南瑤宮媽祖出巡到大平林時,認為該地靈氣重,賜給該庄一面黑令旗。


後來緊鄰的魚池鄉頭社乩童起乩說,「鎮守大平林三太子要求雕塑金身。」並在大平林後山挖出酷似太子元帥金身樹根,就委託頭社雕刻師陳班修飾而成。


白潔說,因太子元帥屢現神蹟,很快地成為當地邵人信奉祖靈之外的第二個信仰。


日據時代要毀掉漢人信仰,太子元帥神尊經族人私藏膜拜,逃過日本皇民化毀神行動,光復後由族人白金福捐地,以竹材建廟。87水災廟毀暫奉民宅,一直到民國73年再由白阿祥獻地,村民捐助建廟為龍德堂。


鄧說,南部平埔族較邵族早接觸佛道,只不過要找到如大平林地區邵族般「百分之百」信奉道教者,恐怕絕無僅有。


白潔說,早期搬到大平林的邵族聚落有70戶,後因山區謀生不易,慢慢外移,如今只剩11戶;大平林邵族不在原住民鄉鎮,沒有原住民福利,今年初爭取劃進平地原住民鄉魚池鄉功敗垂成。


水里鄉大平林的邵族聚落信奉道教,耆老白潔向三太子上香後,還幫三太子等神尊整理儀容。 / 記者黃宏璣/攝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