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阿河掉落在苗栗街上的畫面,因動物型體突兀,阿河淚眼汪汪,應該抓住非常多觀眾的注目。
阿河兩次的墜落,擬人化的眼神流淚,這隻碩大動物之死後,我們該怎麼看人類控制下的動物們?在動物作為斂財商業工具,動物作為保護延續正義,與動物生存權的矛盾,成為此次阿河之死的反思與沉澱。
動物園,是人們城市旅遊的印記,小朋友觀察動物的窗口,透過設計的柵欄與玻璃室櫥窗,真實的樹草與水源,我們觀賞到「似真又假」的動物園人工建構場景,進入了一場視覺上的感官之旅。大家拿著相機手機對著動物拍照,動物對著人們觀看,相同動物的擬人化周邊商品等待小朋友的青睞,熱狗與冰棒更是旅人遊憩良伴,整個動物園營造出一種快樂天堂意象,連動物們也都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
動物園的烏托邦,是人類控制下「擬像」的世界,動物因人類的關心而存活,而人類也依靠動物的特色而得利。有名的動物園會因為陸續「推出」動物明星,而得到觀賞者青睞,試想,阿河若能撐過此次運送折磨,事後必定成為觀賞者遊園焦點。
動物生命權的真實,無非只是建立在人們所建立的價值標準,人類所主宰的遊戲規則,動物園明星中如貓熊、企鵝、無尾熊,因為可愛、稀少、值得保育,所以我們將牠們「擬人化」。上百對雙眼在進入展場空間後,爭相搶奪視覺快感,反射動作拿起手機相機存取影像,媒體也用動物「上工」形容牠們報答人類世界,整個動物園呈現「M型社會」,行銷的比重多落在動物明星身上,河馬似乎是失焦的配角。
沒有過多宣傳與行銷的動物,可以悠哉躺在少數人觀賞拍攝的焦距中偷懶存活,不用上工來報答餵食牠們的人類,反而偷閒快活。動物園提供動物成長教育場域,而這些愈來愈沒有生存環境與能力的動物,也在動物園找到存活的空間,但動物園良莠不齊與「再現」觀光樂園的本質,是以人為主宰,動物牠們被選擇、被喜愛、被圈養,甚至被決定生命權。
英國動物學家莫利斯曾在《人類動物學》一書中陳述,其實人類居民與動物園動物有著相同的宿命,我們都生活在一個非自然的環境,忍受不同的寂寥與苦悶。然而人類與動物的不同,只要付些錢,就能跳進動物園的烏托邦天地,消費永遠有下一個的動物明星。
孤獨阿河之死,看到動物無助,也投射人類對動物共存權的無知與無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