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吃緊,石門水庫連日來持續地面人造雨作業,根據研究發現,地面造雨可增加10%降雨機率。
石門水庫集水區連日來雖有雨水進帳,但降雨並無法延續,昨天降雨不豐,今天上午雖有雲層,但累積降雨量不到5毫米;水位下探到217.96公尺。
水利署北區水源資源區仍把握機會,利用適當時間進行人工造雨。
中央氣象局表示,人造雨理論基礎是在雲中撒播人工雲種,讓降雨機會及降雨量增加。
在造雨方式上,可分地面造雨法與空中造雨法,氣象局表示,地面造雨法是利用地面造雨器燃燒碘化銀溶液,使碘化銀煙粒隨熱氣飄升達高空以充當冰晶核。當碘化銀煙粒上達雲內過冷水滴層,可使過冷水滴凝固為冰晶,經由冰晶成長過程,再掉落成雨。
空中造雨法則利用飛機在雲中撒播碘化銀或乾冰雲種,精確送達足夠低溫的雲團中,在造雨效果上,比地面造雨法來得好。
至於大家好奇的降雨成效,氣象局表示,根據氣象研究人員多年來各種人造雨試驗累積經驗評估顯示,經由長期規劃實施地面燃燒碘化銀溶液人造雨方式,平均約可增加10%降雨。
若使用空中造雨方式,在適當的對流性雷雨胞內撒播碘化銀,平均約可增加20%降雨。
但是人工造雨仍會受到許多因素限制,包括會受各地區氣象條件、執行技術及行政配合等綜合因素影響,而呈現不確定性因素。
目前石門水庫進行人工造雨,均為地面人造雨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